好书推荐“妇女节”特辑 | 不必借光而行,你我亦是星辰
日期:2025-03-05 14:14:44  发布人:资源管理处  浏览量:96

好书推荐妇女节特辑 | 不必借光而行,你我亦是星辰

本期荐书特别为女性朋友们推荐一批好书,类别涵盖了名人传记、女性历史、婚姻情感、女性心理等。在此祝你祝我,祝所有女性,有如芃草,生于旷野,蓬勃生长,自由无疆!

image.png 

《小小沧浪人》——中国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我身边的塔拉·韦斯特弗故事的主人公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打零工的父亲,在城市的边缘和角落辗转流离。初一被迫辍学,做过餐厅服务员、网吧收银员,摆过煎饼摊,遭遇过由贫穷和弱小所催生的各种危险和困境。十八岁时,无意中得到一个陌生人的善意指点,十年后,她完成了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业,并继续读博,还作为交流学者前往芬兰进行学术交流。她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十年间,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力量让她冲破原生家庭的泥沼,从黑暗的地下向阳生长?是什么力量让她抱着碾碎命运的决心,实现自己的飞跃式成长?

《无端欢喜》——诗人余秀华的首部散文集,收入其创作的40余篇散文代表作,是其对四十余年来日常生活感悟与思考的结晶。在书中,余秀华谈人生、谈故乡、谈亲友:“成名”后的生活、“面目全非”的故乡、亲友的温情……她将人生中看得见与看不见的痛苦与喜悦,将自身灵魂中的震颤连同伤疤,将内心世界对“爱与生”的反复思考,坦然摊开,写得用心用力,字字句句亦有诗性。她的散文一如她的诗歌般质朴滚烫、直抵灵魂,呈现出一个诗歌之外的,有着脆弱与孤独,但同样坚定、炽烈的余秀华。

《我本芬芳》——世界看不见我,但我看见我。中国式婚姻里,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女人?继《秋园》《浮木》后,八旬奶奶讲述六十年婚姻故事,写尽那些无人知晓的伤痛与困惑,带给万千女性共鸣与勇气,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她。


image.png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艾琳娜與莉拉出生在二次戰後的那不勒斯貧窮郊區,兩人的友誼從六歲時交換娃娃開始,充滿活力的莉拉有時走在前頭,帶著艾琳娜去冒險;個性內斂的艾琳娜則加倍努力,讓自己永遠可與莉拉匹敵。在重要的時刻相挺,但誰先達標時又不甘落後;這種互相啟發,又視彼此為可敬對手的狀態,是她們六十年友誼的基調。但兩人六十六歲那年,莉拉突然消失了。莉拉從來沒有出走或改變身分的念頭,也沒想過要自殺。但她曾說過,想要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消失,化為無形,讓人再也找不到她。如今,莉拉要把人生抹除殆盡,且已經付諸行動。艾琳娜決定寫下還留在記憶裡的一切,不讓莉拉消滅人生的痕跡,看看這一次誰是贏家……

image.png

《不原谅也没关系》——创伤事件不仅仅包括偶发的、严重的刺激性事件(如战争、天灾、恐怖事件),还包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羞辱、贬低、欺凌、背叛、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伤害。这些伤害或许你难以诉说,但带来的创伤却可能远甚于单一事件。本书作者皮特·沃克是享誉国际的创伤疗愈大师。他曾患有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根据自身的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他写下了这本经典之作。

《新生育时代》——本书不仅是一份对中国都市妈妈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多元角色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些妈妈的故事,读者得以一窥她们在欢笑与泪水、坚持与妥协中的真实生活,感受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性别环境下,如何面对生育的决策和母职实践的考验。

《身体由我­­——这是一部女性健康科普著作,也是一部温情的女性身体启蒙著作。许多女性对自己身体所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否定的,特别是对生殖器官,提及时总带有羞耻感。其实,子宫 、乳房、卵巢、生理期,它们存在于世界上半数人的体内,它们与生命密切相连,它们的健康直接决定了女性的生命质量,因此,它们是应当被看见被了解的。如果足够了解,有很多痛苦,女性原本可以不必承受。

image.png

《始于极限》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暮色将近》——作者临近90岁高龄时写下的一本老年生活随笔,言辞坦率豁达,饶有趣味。她由步入老年的种种变化说起,夹杂着对自己过去人生的回忆,她大方回忆自己的几段情史,坦承自己对错失母亲身份的淡然,诚实面对老年的痛楚,但也仍满怀热情地谈起在园艺、绘画、读书、写作等过程中收获到的新鲜体验。总体而言,阿西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女性样本,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知识女性,是如何在与世界的周旋中保存独立的自我,并最终坦然面对衰老与人生终点。

《永不停步》­——关于女性成长的困境与突破,阿特伍德的经历与创作,在爱情与婚姻方面的洞察,毫无疑问依然足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精神的灯塔。女性要敢于坚持自己的“野心”,阿特伍德说:“她需要一种理性,属于自己的审美,为自己作为女性找到一个位置。如果写作的传统排斥女性,那么这一传统一定有问题。”面对繁杂的生活,阿特伍德认为女性可以明确地过着两种生活:工作生活及个人生活,她有时称之为她的“另一种生活”。对于爱情,阿特伍德觉得“如果要结婚或建立一段永久关系,那么那个人必须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是不会隐瞒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以旗鼓相当的身份相遇,保持各自的差异,而不是像古老的浪漫比喻,称某一对恋人是永恒不变,注定要相遇的两半。”

image.png

《小妇人》——马奇家四姐妹梅格、乔、贝思、艾美性情各异,有各自的空中楼阁:梅格梦想着成为贤妻良母,乔想做蜚声世界的大文豪,贝思只希望身边的人快乐幸福,而艾美则希望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富裕的流芳百世的画家。四姐妹在生活中时有摩擦和冲突,但依然在互助互勉中渐渐成长、成熟。马奇先生和太太以身作则,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一家人从未因此而自暴自弃,生活中也不乏烦恼和纠结,却从未放弃精神世界的富足与美好。整部小说流露出一种温婉和安宁,女孩们积极乐观,在成长道路中始终以自我完善为目标,善良宽容,自我克制,坚韧从容,时刻自省。

《面纱》——婚后随夫远赴香港的英国美人凯蒂,不甘忍受天性孤僻的丈夫瓦尔特,与香港助理布政司查尔斯暗生情愫。这场不顾一切的出轨,引发了瓦尔特奇特而又可怕的复仇:他要带着凯蒂前往霍乱肆虐的中国内地平息瘟疫。在那座充满死亡气息的南方小城中,凯蒂面临的不仅仅是破裂的婚姻,更是生与死的寒冬。背叛、爱情与死亡的漩涡,终会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眼前揭去,指引她通往那条渐渐浮现的觉醒与救赎之路。复仇的历险和人性的拷问,大师毛姆参透爱情悖论与精神救赎的长篇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作品在描绘人物生活与爱情的同时,勾勒出南北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次的异同,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堪称美国历史转折时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成为历久不衰的爱情经典。

image.png

均位于进门右边靠近走道书架(中间层)



核发: 点击数:31 收藏本页